師資隊伍


 

彭錦:男,漢族,19619月出生,湖北省麻城市人,19811月參加工作,19973月加入中國共産黨,研究生學曆,理學博士學位,教授,上海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大學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副院長、黨委委員。20043月至200610月任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院長助理,其間兼任學校繼續教育與職業技術學院院長;200611月任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副院長、黨委委員。

1977年恢複高考時進入高校數學專業學習;19832月至19847月在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進修學習;19879月至19887月在上海師範大學數學系進修學習;19919月至19921月在西安外語學院出國留學預備人員培訓部學習;19931月受國家教委公派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進修學習;19959月至19986月在華中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攻讀碩士學位;20012月至200312月在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攻讀博士學位;200412月至20052月在香港中文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員工作。

彭錦教授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省級立項碩士點《運籌學與控制論》負責人,校級精品課程負責人,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不确定系統研究所所長。黃岡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運籌學會不确定系統分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中國運籌學會第九屆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第一屆中國智能計算大會主席,第九屆中國青年信息與管理學者大會主席,國際信息與管理科學學會(IMS)理事,英文國際期刊《Journal of Uncertain Systems》副主編,多個英文國際期刊和國内著名期刊同行審稿人。曾獲第一屆鐘家慶運籌學獎,黃岡市第四屆“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号。

目前研究領域為不确定系統優化理論與方法、智能技術及其應用。曾赴澳大利亞、法國、日本和香港地區等大學留學或進行學術交流,多次擔任全國性學術會議的大會主席、程序委員會主席、組委會主席或秘書長,多次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作英文報告或全國性學術會議作邀請報告。在國内外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SCIEIISTP檢索共計達40篇次,出版專著1部。正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高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項目各1項,已主持完成湖北省教育廳重大科研項目、湖北省科技廳資助優秀中青年人才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項目、湖北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各1項。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教育合作項目多項。


 

張青,19655月生,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省貼專家,“湖北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湖北名師。1986年畢業于華中工學院(現名:華中科技大學)電機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2004年獲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技術碩士學位。2009年博士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學信息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湖北省高教學會計算機專委會副主任,全國大學生物聯網設計競賽華中及西南分賽區決賽評審專家,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教學名師,黃岡市學術技術帶頭人;主持湖北省自科基金項目2項、省教育廳重點項目1項、省思想庫項目1項,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數據結構》1門。獲湖北省高校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獲黃岡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2篇;公開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被SCIEIISTP檢索20餘篇,主編教材7部,其中三部是高等學校計算機類規劃教材;多次獲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老師獎、軟賽優秀指導老師獎,2018年獲得“第八屆全國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與信息素養大賽全國總決賽,專業英文詞彙賽項本科組指導教師一等獎”。

 


胡志華,男,197610月出生,湖北武漢人,中共黨員,博士、教授、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明珠學者計劃”第一層次人才、碩士生導師。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中國運籌學會不确定系統分會會員、湖北省計算機教育協會會員、湖北省運籌學會會員、黃岡市計算機協會副秘書長、《武漢大學學報》等多家雜志的審稿專家。指導大學生發表核心及以上論文10篇,指導大學生在數學建模競賽、軟件設計大賽中多次獲得一等獎、二等獎;指導大學生獲省級優秀學士學位論文5篇。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國家社科基金1項和863項目各1項;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教育廳重點項目2項、教育廳中青年項目3項,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SCIEI檢索的論文20篇,CSSCI論文2篇,中文核心20篇。獲湖北省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1次,黃岡市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2次,校級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2次。曾兩次被評為學校科研十佳和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


 

何中林,湖北武穴人,19718月生,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共黨員,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校計算機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湖北省黃岡市計算機協會秘書長,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院長。從事《計算機導論》、《計算機網絡》、《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等課程的教學20年,獲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教學十佳”、十大“優秀共産黨員”、“就業先進個人”、“先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号;獲黃岡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及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科研成果獎3項;主持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1項、教研項目1項,一般項目2項,校級科研教研項目10餘項,指導大學生創新活動創新實驗項目4項,主編參編教材8部,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被EI收錄9篇,核心期刊2篇,申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項。



姜國松,男,19766月出生,湖北鄂州人,教授,華中科技科大學計算機系統結構博士,中國傳媒大學通信工程博士後,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副院長。碩士畢業論文榮獲湖北省優秀碩士論文;先後公開發表中文核心論文10餘篇,EI檢索論文9篇,主持或參與校級以上項目多個。


  

關玉蓉,女,19806月出生,湖北潛江人,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共黨員,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副院長。主要從事計算機系統結構、教育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究。主持教育部項目1項、省自科項目1項等多項省部級項目,發表SCI等論文40餘篇。先後獲學校“十佳師德标兵”、教學質量優秀獎“一等獎”、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課程思政“先進個人”等20餘項教學獎勵,指導學生在“互聯網+”大賽中獲省賽金獎2項、銀獎3項以及ACM算法大賽等多項學科競賽中獲國家級獎項50餘項。


湯恒耀,男,1978年12月出生,湖北黃梅人,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共黨員。長期從事計算機教育、計算機應用、數據庫理論及應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湖北省自科基金項目2項,省教研項目1項,廳級項目3項,發表論文20餘篇,黃岡市優秀學術論文獎3項,指導學生參與各類競賽榮獲省級一等獎、國家級獎10餘項。先後榮獲“優秀黨員”、“優秀學會幹部”、“最美一線教職工”等榮譽稱号。



張鑫,女,19627月出生,教授,碩士,高級程序員,碩士生導師,湖北省CIO聯盟理事、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校計算機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黃岡市計算機協會理事;從事教學30餘年,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學工作者”、“骨幹教師”等榮譽稱号;獲黃岡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2項;主持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1項,主編參編教材4部,發表論文20餘篇。


 

牛冀平,男,河北深州人,19639月出生,高級程序員,副教授,博士,武漢理工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1984年畢業留校工作,于1985年開始從事計算機專業的教育、教學工作近30年,期間在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進修學習,獲得華中科技大學理學碩士和理學博士學位。承擔了《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操作系統原理》、《編譯原理》、《數據庫系統概論》、《軟件工程》、《Unix系統分析》等課程的教學任務。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等省部級科研項目以及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多項;十多篇論文被EIISTP檢索;主編、參編教材2部。


  

楊洋,男,19786月出生,湖北廣水人,講師,東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博士。201711月至今在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工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先後公開發表2SCI論文,1EI論文;參與多項科研項目。


 

朱曉明,男,19749月出生,博士,國家級人才項目入選者199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獲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電子機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EECS)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無線通訊和移動終端芯片設計和開發。作為無線通訊和移動終端芯片設計和開發領域的專家,朱曉明博士在IEEE核心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了十多篇論文,其中博士論文中關于空間無線光通訊技術的先導性研究成果以專題章節的形式收錄在專業書籍中,并同時申請了多項國際國内專利。2009年作為首批創新人才入選國家特聘專家的“千人計劃”。2011年被評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領軍人才。2015年入選東莞市第四批創新創業領軍人才。



陸正武,男,197612月出生,博士,高級工程師,省級人才項目入選者。中國傳媒大學博士後,香港大學訪問學者,曾任IBM華中區總經理助理、系統架構師,武漢市工程科學技術研究院信息技術研究室副主任,武漢工科院孵化器技術總監,現任武漢和弦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本科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華中科技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國家發改委重點項目《雲計算業務安全評測專業化服務》項目執行人,國家863重點項目《漏洞檢測與規避技術研究》雲存儲免疫原理理論的提出者,出版4部學術著作,發表CPCI收錄論文2篇,EI收錄論文5篇,中文核心1篇。

 


吳劍波,男,19749月出生,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訪問學者,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後,曾任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戰略規劃主管10年。本科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在西安交通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主持了多項高級别規劃項目,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國家網安基地信息化規劃》,長江新城管委會:《長江新城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武漢市網信辦:《武漢市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發表國内外論文二十餘篇。



王慶東,男,1968年2月出生,湖北武漢人,博士、博士後、美國中佛羅裡達(UCF)訪問學者、高級工程師、碩士生導師、深圳市科創信委專家,l IEEE TRANSACTIONS ON TPDS 論文審稿專家Computer Journal 論文審稿專家,參加國家863基金項目一項, 參加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1項和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1項;主持廣 東省科技計劃項目1項;主持深圳市經信局重點項目1項、深圳市科創委創業資助1項、深圳市科技局4項,參與國家電網測試标準制定人1項,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SCI、EI檢索的論文13篇。


吳成林,男,1976年6月出生,武漢大學企業管理博士。曾于華為、富士康、康佳等企業任職多年。近些年,主要從事高校教育與職業培訓等工作,2012年至今,于清華、北大、亞洲城市大學等高校兼職講授供應鍊管理、生産運作管理等課程。先後在《光明日報(理論版)》、《生産力研究》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主要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鍊管理、生産運作管理、企業信息化管理(ERP等)。

  魏銀珍,女,1976年9月出生,甘肅白銀人,博士、高級工程師、碩士生導師,湖北省計算機學會會員。曾指導大學生畢業論文多次獲得省級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大學生在軟件設計大賽中獲得國家級、省級60餘獎項,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發表論文20餘篇;被評為優秀教師,知識型先進工作者。主要研究方向為知識組織與服務、數據分析與處理。

  梁雪富,男,1961年08月出生,台灣清華大學本科畢業,台灣政治大學経済學博士。專長計量數理經濟學,财經時間序列,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在金融與經濟領域之硏究,己在國内外發表十數篇論文。 


  于海平,女,197812月生,山東肥城人,博士,中共黨員,曾在武漢大學作為青年骨幹教師進行訪學1年;指導大學生多次獲得省級及校級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大學生在“藍橋杯”、“挑戰杯”、“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等軟件設計大賽中獲得國家級、省級20餘項。2019年被評為“優秀教師”稱号;主持湖北省自然基金項目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參與湖北省自然基金1項;先後公開在國内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SCI檢索論文4篇、EI檢索10餘篇。

  徐振雲,女,1986年6月出生,山東臨沂人,中共黨員,武漢大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專業博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2項,先後公開發表論文10餘篇,其中CSSCI來源期刊論文8篇。具備新聞傳播學與管理學雙重專業背景,曾任記者、責任編輯,擁有出版社、期刊社、電台、網站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從業經驗。主要研究方向為公益出版、編輯理論與實務等。

  

 

  孫萍,女,19798月生,湖北松滋人,中共黨員,重慶大學計算機碩士,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博士。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多次獲得省級及校級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大學生參加“藍橋杯”、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大學生ICT技能大賽”、“思科網絡大賽”,多人次獲得省級及國家級獎項,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主要研究方向為大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網絡安全;參與湖北省自然基金項目1項,主持校級科研項目1項;公開發表論文5篇,其中SCIEI檢索論文3篇。

  孫飛,女,19892月出生,湖北襄陽人,博士。曾承擔多門本科及研究生實踐課程教學任務;負責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立項,并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多項省部級實踐項目;發表論文7篇。主要研究方向:機器學習與遙感圖像挖掘、GeoAI與城市感知計算等。

  塗旭平,男,1975年生,湖北鐘祥人,博士、副研究員。第一作者發表2ieee/acm trans學術, 30SCI/EI學術論文。申請專利3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安全可控開源社區支撐平台”子課題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曾獲華中科技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中國計算機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2018年東莞特色人才稱号等。

  

  蘭婷,女,1993年生,江西高安人,博士。第一作者發表SCI 3篇,核心一篇。主要研究方向為電離層探測與數據處理。

  Ziaur Rahman(路慈銘),男,198910月出生,巴基斯坦人,博士。2013年,加入專業軟件公司開發了各種地方和政府軟件項目,2014年,在愛國者學院計算機科學系擔任講師,2018年,擔任第十屆國際圖形圖像處理大會(ICGIP)會議主席,他還與巴基斯坦駐成都總領事館和四川大學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合作,安排并積極參加各種課外活動。發表SCIEI等高級别學術論文12餘篇,同時,他還是各種著名期刊的客座審稿人,主要從事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等方面的研究。

  Muhammad Aamir(米瑞),男,19866月出生,巴基斯坦人,軟件支持工程師,省級人才項目入選者,2019年獲得四川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學位,2010年,入選巴基斯坦國家實習項目,并在巴基斯坦梅蘭工程技術大學擔任講師一年,2015年,他在南京東南大學百人申請者中被選為留學生大使和助教。在攻讀博士期間,他積極參加了許多課外活動,并獲得了巴基斯坦駐成都總領事館的表彰信,同時,他還是幾家國際知名期刊的客座審稿人,發表SCIEI等學術論文25餘篇,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模式識别、計算機視覺、圖像處理、深度學習等。


  李德華,男,1975年9月出生,華中科技大學系統分析與集成專業博士,正高職高級工程師。湖北工業大學和湖北師範大學兼職教授及碩士研究生導師,享受武漢市政府專項津貼專家。長期擔任國内某大型跨國軟件企業CTO,曾在日本東京工作學習三年,2018年入選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3551光谷人才”計劃,現任武漢創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從事大型項目開發研究及管理工作近20年,主持開發過十多個開發規模超500人月,合同額超千萬元的大型軟件項目。在電子商務,物流,物聯網,大數據,特别是大型分布式系統架構等相關領域具備豐富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在國内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Zaheer Ahmed Dayo(紮赫爾·君宇),男,1989年出生,巴基斯坦人。2014年他獲得了MUET大學的電信工程碩士學位,2021年獲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信信息系統博士學位。他有7年多的研究經驗,在SCI國際期刊和 IEEE 會議論文集上發表了多篇論文,曾擔任國際會議的評審員和 IEEE TPC 成員。目前專注于微波、射頻工程和測量等電磁學領域研究,研究重點是高增益天線、多頻帶天線,超材料天線等現代異構無線通信應用。


  劉重,男,博士,級人才項目入選者,1985年生,湖北黃岡人。2009年于西北工業大學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專業獲工學學士,2012年、2019年于西北工業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分别獲工學碩士、工學博士學位,2019~2021年任職于航空電子綜合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長期從事多智能體協同控制、網絡化信息感知與融合、飛行器導航制導與規劃、航空武器發射原理與控制等領域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在國内外重要期刊和會議發表論文9篇,其中SCI收錄2篇,EI收錄7篇。主持裝備發展預研基金1項,航空科學基金2項。作為項目重要成員參與國家“973”、國防科技預研項目、國防預研基金以及國家重點型号工程的相關研究項目10餘項。


Muhammad Ishfaq(石凡奇)博士,男,199003月出生,級人才項目入選者2021年獲得與東北農業大學博士學位。發表SCI論文8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9篇,累計影響影子超過200。曾獲教育部2018年度中國政府優秀來華留學生人才稱号等。他在不同的著名期刊擔任志願審稿人。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藥理學、信息醫學理論與人工智能、基礎獸醫學等方面,深入研究計算機藥理學等多學科領域的交叉與融合,針對前沿問題進行建模等,做大做強信息醫學領域的交叉研究。他希望能夠在黃師這個充滿愛的大家庭中繼續砥砺前行,充分發揮在校期間掌握的各項技能,應對各種挑戰,并希望計算機藥理學走向更好的明天。


黃友昕,女,19796月出生,湖北天門人,中共黨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測繪與科學技術工學博士。曾承擔多門本科及研究生實踐課程教學任務,指導大學生參加軟件開發大賽,多人次獲得省級及國家獎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參與國家863項目1項;主要研究方向為大數據分析、農業幹旱遙感監測、GIS支持下的空間智能計算,3S技術及其地學應用;公開發表論文8篇,其中SCIEI檢索論文6篇,核心期刊2篇。


熊曉榮,女,19799月出生,湖北荊州人,中國科學院大學岩土力學專業(大數據及計算機建模方向)博士。承擔多門本科及研究生課程教學任務;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1項、國家97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面上項目3項,公開發表論文7篇,其中SCI檢索論文2篇,EI檢索論文2篇,核心期刊3篇,主編全國高等教育财經系列精品教材《會計電算化案例實訓》1部。主要研究方向為大數據分析、環境化學大數據建模及計算、岩土邊坡大數據及建模。



易開軍,男,197312月出生,湖北團風人,美國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學博士,湖北省“百人計劃”特聘專家、“光谷3551人才計劃專家。國務院國聲智庫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安防标委會人體生物特征識别應用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安全防範産品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武漢市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及武漢市半導體芯片專委會重大項目評審委員、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特聘社會導師。擁有10項國際發明專利,49項中國發明專利 、27項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及24項中國外觀專利,并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湖北省專利獎金獎等榮譽獎項;發表15篇國際期刊論文 、14篇國際會議論文 、12次國際會議報告、2部英文專著,擔任1次國際會議特約審稿人,獲1次年度唯一優秀博士論文獎。曾先後任職全球500 強荷蘭飛利浦電子集團亞太研發總部、美國通訊系統有限公司、新加坡科學院研究,并擔任領導職位;成功開發出DVD高速度光學讀取頭、藍光DVD數據刻錄機、基于網絡傳輸的緊急通訊系統和業界最小的人工神經元,完成包括下一代認知智能存儲器、納米拉曼光譜儀等8項國際一流水平的創新項目。


Jameel Ahmed (賈米爾),男,19886月出生,巴基斯坦人,博士。2016年獲巴基斯坦梅蘭工程技術大學通信系統與網絡工程碩士學位。2022年獲華南理工大學模式識别與智能系統博士學位,被選為華南理工大學國際學生會學術負責人,多次參與并組織學術講座活動。在攻讀博士期間,他積極參加許多課外活動,并獲華南理工大學來華留學生“優秀國際學生會幹部”榮譽證書。同時,還擔任國際知名期刊的客座審稿人,發表SCIESCI等學術論文12餘篇,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圖像處理、模式識别,專業特長為圖像增強和圖像融合。

李齊會,女,1979年3月出生,湖北武漢人,中共黨員,武漢大學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專業博士。曾擔任多門本科及研究生課程的教學和實踐任務;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先後在SCI國際頂級期刊和IEEE國際會議上公開發表了多篇論文,并收到了多個國際期刊的審稿人邀請。主要研究領域為計算機網絡、雲計算與大數據處理、物聯網等。



   伊君,男,博士,1991年生,湖北黃岡人。2014于合肥工業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獲工學學士,2017于合肥工業大學信息與通信系統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2018~2023年于美國佐治亞州立大學獲取計算機博士學位。2023~2024.11任職于合肥工業大學在美期間,擔任數據結構,C語言程序設計和UNIX操作系統等課程的主講老師。對軟硬件開發都有一定的研究,在研究生階段曾以第一作者身份獲得2016年挑戰杯國賽金獎、研究生全國電子設計大賽三等獎等獎項。目前,主要研究多媒體信息處理、計算機視覺與3D場景重建。已在SCI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多篇,其中以一作身份發表過多媒體領域高水平CCF會議ACM MM、NOSSDAV等,獲得過ACM會議的Travel Grant獎項支持。歡迎志同道合的優秀同學聯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