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愛勞動會勞動懂勞動的時代新人

發布者:jsj發布時間:2020-05-04浏覽次數:225

培育愛勞動會勞動懂勞動的時代新人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勞動教育,作出一系列部署。近日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深刻闡明了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闡明了勞動教育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關系,強調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從勞動教育的角度,可以把時代新人的素質概括為“愛勞動”、“會勞動”、“懂勞動”三個方面。比如,《意見》在重大意義部分開宗明義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其中,“勞動精神面貌”、“勞動技能水平”、“勞動價值取向”等強調的就是“愛勞動”、“會勞動”、“懂勞動”。又如,《意見》在總體目标中講到,“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體認勞動不分貴賤,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培養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核心就是讓學生“愛勞動”;要求“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就是要讓學生“會勞動”;“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勞動價值觀,強調的就是“懂勞動”。

就此而言,勞動教育的目标,可以理解為培育“愛勞動”、“會勞動”、“懂勞動”的時代新人。

“愛勞動”是對勞動者的基本态度要求。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就将“愛勞動”列入“五愛公德”,此後始終是中小學生日常行為準則的基本要求之一。新時代對愛勞動也增加一些新要素,如強調“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培養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對

同學段中也有不同要求,如普通高校要“使學生增強誠實勞動意識”,“懂得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深刻道理”,特别是“具有面對重大疫情、災害等危機主動作為的奉獻精神”,帶有很強的時代感、人文精神和勞動倫理要求。

“會勞動”是對勞動者的基本工作能力要求。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行行都有自己的勞動素質、勞動技能要求。《意見》高度重視勞動素質、勞動技能的培養,還在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基礎上,突出了創造性勞動能力的要求,如“适應科技發展和産業變革,針對勞動新形态,注重新興技術支撐和社會服務新變化。深化産教融合,改進勞動教育方式。強化誠實合法勞動意識,培養科學精神,提高創造性勞動能力”,對高校提出了“重視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應用,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

“懂勞動”是勞動者的基本工作素養要求。

要懂得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曆史、勞動創造人本身,勞動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的統稱,是實現人類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懂得勞動的複雜構成及表現形式,如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群體勞動和個體勞動、有償勞動和公益勞動、簡單勞動和複雜勞動、創造性勞動和重複勞動、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勞動等等,對各種勞動同樣尊重,做到像總書記倡導的那樣,“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要勤于學習、善于實踐,踏實勞動、勤勉勞動,在工作上兢兢業業、精益求精”;懂得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和必要的勞動科學知識,如勞動關系、勞動法律、勞動與社會保障、勞動與安全、勞動與未來等與學生職業發展密切相關的通用勞動科學知識,“悟勞動之美”、“明勞動之理”,提高踐行勞動精神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從教育規律看,愛勞動、會勞動、懂勞動是一個逐步深入、提高的過程。小學勞動教育重在引導學生在日常化的勞動實踐鍛煉中初步體驗勞動的價值,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中學階段重在引導學生初步掌握通用勞動技術,具備會勞動的基本能力;大學階段則應在愛勞動、會勞動的基礎上,着重引導大學生懂勞動,理解勞動的本質規定、本專業勞動的發展趨勢等。所以,勞動教育應是一部愛勞動、會勞動、懂勞動的“三部曲”。同時,三者又是交叉融合的,中小學也有教育引導學生懂勞動的責任,大學在注重懂勞動教育的同時,也要鞏固愛勞動的成果,結合專業教育強化會勞動。

來源:求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