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範類)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
一、專業名稱、部頒代碼
專業名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範類)
部頒代碼:080605
二、專業培養目标
遵循“厚基礎、寬口徑、多方向、高素質、重創新、強能力”的人才培養要求 ,充分考慮現代教育思想在計算機學科教育中的應用。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計算機硬件、軟件與應用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熟練使用程序設計、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等解決實際問題,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基本的教育教學技能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具有教書育人的良好素養和良好的科學與人文素養,能在中小學校、大中專院校等各類學校進行計算機學科或信息技術教學的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其它教育工作者。
三、專業特色和培養要求
專業特色:本專業的專業特色體現為基礎知識紮實、知識面寬、工程實踐能力強,具有先進教育思想和積極創新精神,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能從事科學研究、教育、開發和應用等工作。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計算機應用與開發的基本訓練,培養良好的教師素養,具有研究、管理和開發計算機應用系統的能力。通過四年的學習和培養,畢業生應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數據庫、網絡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
2.掌握計算機應用系統的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開發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的基本能力;
3.具有熟練地進行程序設計和開發計算機應用系統的基本能力和開發CAI軟件的能力;
4.師範教育專業學生應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良好的教師職業素養,具有從事計算機教學以及教學研究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規,能夠初步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具有較強的文字、口頭表達能力和教學組織管理能力;具有善于與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5.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動态;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能力和撰寫科學論文的能力;
7.了解與計算機相關的法律、法規;
8.具有工程意識、創新意識、管理意識,具有較強的工作适應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
四、學制和學分要求
學制:四年
總學分:155學分
五、授予學位
理學學士
六、學位課程
程序設計基礎、數據結構、離散數學、計算機組織與體系結構、數據庫系統原理、操作系統原理、學科教學論
七、專業教學進程計劃表(表一)
八、各類課程學時學分構成表(表二)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非師範類)專業人才本科培養方案
一、專業名稱、部頒代碼
專業名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非師範類)
部頒代碼:080605
二、專業培養目标
遵循“厚基礎、寬口徑、多方向、高素質、重創新、強能力”的人才培養要求 ,充分考慮現代教育思想在計算機學科教育中的應用。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自然科學基礎知識,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理論、計算機軟硬件系統及應用知識,基本具備本領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一定的工程實踐能力,并具備良好外語運用能力的計算機專業高級專門人才。
三、專業特色和培養要求
專業特色:本專業的專業特色體現為:紮實的計算機理論,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掌握科學思維方法和科學研究方法;具備求實創新意識和嚴謹的科學素養,熱愛本專業、注重職業道德修養;具有誠信意識和團隊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計算機應用與開發的基本訓練,具有研究、管理和開發計算機應用系統的能力。通過四年的學習和培養,畢業生應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數據庫、網絡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
2.掌握計算機應用系統的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開發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的基本能力;
3.具有熟練地進行程序設計和開發計算機應用系統的基本能力;
4.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動态;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能力和撰寫科學論文的能力;
6.了解與計算機相關的法律、法規;
7.具有工程意識、創新意識、管理意識,具有較強的工作适應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
四、學制和學分要求
學制:四年
總學分:155學分
五、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六、學位課程
程序設計基礎、數據結構、離散數學、計算機組織與體系結構、數據庫系統原理、操作系統原理、計算機網絡
七、專業教學進程計劃表(表一)
八、各類課程學時學分構成表(表二)
軟件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
一、 專業名稱、部頒代碼
專業名稱:軟件工程
部頒代碼:080611W
二、專業培養目标
本專業培養掌握軟件工程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技能,培養掌握先進的軟件開發技術和科學的軟件管理方法,能在IT及相關領域從事軟件設計、集成與開發、測試和軟件項目管理的應用型、複合型軟件工程專業技術人才和軟件工程管理人才。
三、專業特色和培養要求
專業特色:本專業的特色體現為采用“管理型、創新型、叁證型(畢業證、IT認證、國家計算機專業技術資格證)”軟件實用人才培養模式,強調軟件的“産、學、研”能力的培養,重視“三個加強、二個接軌、一個結合”。
三個加強:加強基礎、加強實踐、加強競賽;
二個接軌:與企業接軌、與國際接軌;
一個結合:課程學習與工程實踐相結合。
培養要求:通過四年的學習和培養,畢業生應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軟件工程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具有較好的人文素質,有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和計算機專業基礎;
2、掌握軟件工程項目的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開發計算機軟件的基本能力和參與軟件工程項目的能力;
3、了解軟件工程領域的發展動态及最新發展;
4、熟練掌握計算機英語,具備良好的閱讀、理解和撰寫外語資料的能力和進行國際化交流的能力;
5、具有工程意識、創新意識、管理意識,具有較強的團隊協作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能力和撰寫科學論文的能力;
7、了解與軟件相關的法律、法規,掌握一定的經濟、管理等基礎知識。
四、學制和學分要求
學制:四年
總學分:150學分
五、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根據《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學生管理規定》和《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學生學籍管理辦法》的規定,具有學籍的學生,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在規定的年限内修完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内容,取得150學分,計算機、英語、普通話的等級測試達到學校規定的要求,體質健康測試、實習、職業技能合格,準予畢業。
符合《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學士學位授予辦法》以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學士學位授予細則》中規定的應屆本科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六、學位課程
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彙編語言、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原理、軟件工程、軟件質量保證和測試
七、專業教學進程計劃表(表一)
八、各類課程學時學分構成表(表二)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
一、專業名稱、代碼
專業名稱: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部頒代碼:120102
二、專業培養目标
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基本理論、計算機知識及技術、信息管理與處理能力,掌握信息管理系統思想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信息管理等知識與能力,能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複合型人才。
三、專業特色與培養要求
專業特色:
1.本專業采用“管理型、創新型、多證型”實用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遵循“寬口徑、厚基礎、重應用”基本原則,強調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産、學、研”能力的培養;
2.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科的框架之下,以企業管理信息化和信息系統開發為特色,使學生根據自身學業優勢和發展目标作出職業生涯選擇;
3.通過自主實踐、課程設計、專業見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多個實踐環節,培養和增強學生的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信息資源管理和電子商務應用等相關能力;
4.具有多證型是指包括獲取電子商務師、企業信息管理師等職業資格證書以及國家有關部門頒發的計算機、英語、普通話技能等級證書的技能結構。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管理學、信息資源管理、計算機及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實踐知識;接受系統設計方法、信息管理方法及能力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強的管理技能及分析和解決各類信息管理問題特别是企業信息化方面問題的能力;能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信息收集、加工、處理、控制和使用,建立信息系統,提供信息服務。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系統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方面的基本理論、實踐知識、方法和技能;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具有熟練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處理問題的能力;具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學習和掌握本專業相關領域發展動态和理論前沿能力;
2.具有适應社會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與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态度;具有民主與法制意識、改革開放意識、競争參與意識、市場意識、責任意識、效率與效益意識、國際意識、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等現代觀念;
3.具備信息組織、分析研究、傳播與開發利用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統設計、管理、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4.培養英語學習和應用能力,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本學科和專業的外文書刊,具有一定的聽、說、讀、譯的能力;通過國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5.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與科學素質,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樹立正确、高尚、進步的審美觀,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具有一定的感受、理解和表達能力,成為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四、學制和學分要求
1.學制:四年
2.總學分:155學分
五、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或管理學學士
六、主要課程
1.學位課程:數據庫原理及應用、數據結構、管理學原理、計算機網絡、管理信息系統、信息組織與檢索、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2.主幹課程: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管理學原理、經濟學原理、數據庫原理及應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運籌學、管理信息系統、信息組織與檢索、信息資源管理、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會計學原理、應用統計學、生産與運作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信息系統安全、電子商務概論、項目管理。
七、專業教學進程計劃表(表一)
八、各類課程學時學分構成表(表二)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教學進程計劃表 | |||||||||||||||||
課程類别 | 課程 | 課程編号 | 課程 名稱 | 總學時 | 其中 實驗 | 課外學時 | 總學分 | 各學期學時及學分分配 | 考試學期 | 備注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
每學期為16周教學時間 |
|
| |||||||||||||||
通識教育課程 | 必修 | 41200 1003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32 |
|
| 2 | 2/2 |
|
|
|
|
|
|
| 1 |
|
41200 1004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48 |
|
| 3 |
| 3/3 |
|
|
|
|
|
| 2 |
| ||
41200 1002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64 |
| 32 | 4 |
|
| 4/4 |
|
|
|
|
| 3 |
| ||
41200 1001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48 |
|
| 3 |
|
|
| 3/3 |
|
|
|
| 4 |
| ||
41200 1005 | 形勢與政策 | 16 |
|
| 1 |
|
|
|
|
|
|
|
|
| 講座 | ||
42500 1001 | 大學體育 | 120 |
|
| 8 | 2/2 | 2/2 | 2/2 | 2/2 |
|
|
|
| 1,4 |
| ||
41300 1001 | 大學英語 | 256 | 64 |
| 16 | 3+1 /4 | 3+1 /4 | 3+1 /4 | 3+1 /4 |
|
|
|
| 2,4 |
| ||
41100 1002 | 大學語文 | 32 |
|
| 2 | 2/2 |
|
|
|
|
|
|
| 1 |
| ||
40000 1001 | 軍事訓練 | 2周 |
|
| 1 | 2周 |
|
|
|
|
|
|
|
|
| ||
40000 1002 | 創業與就業指導 | 8 |
|
| 0.5 |
|
|
|
|
|
|
|
|
| 講座 | ||
選修 | 40000 1003 | 軍事理論 | 8 |
|
| 0.5 |
|
|
|
|
|
|
|
|
| 講座 | |
校級限選課 | 32 |
|
| 2 |
|
|
|
| 2/2 |
|
|
| 5 |
| |||
校級任選課 | 64 |
|
| 4 |
|
|
|
|
| 4/4 |
|
| 6 |
| |||
創新學分 |
|
|
| 2 |
|
|
|
|
|
|
|
|
|
| |||
通識教育課程小計 | 728+ 2周 | 64 | 32 | 47 | 10+2周/11 | 9/9 | 10/10 | 9/9 | 2/2 | 4/4 |
|
|
|
| |||
必修 | 42100 2003 | 高等數學C | 64 |
|
| 4 | 4/4 |
|
|
|
|
|
|
| 1,2 |
| |
42100 2004 | 線性代數 | 24 |
|
| 1.5 | 1.5 /1.5 |
|
|
|
|
|
|
| 1 |
| ||
42100 2005 | 概率統計 | 40 |
|
| 2.5 |
| 2.5 /2.5 |
|
|
|
|
|
| 3 |
| ||
42105 2001 | 信息技術基礎 | 32 | 16 |
| 2 | 1+1/2 |
|
|
|
|
|
|
|
|
| ||
42105 2002 | 數據庫原理及應用 | 64 | 16 |
| 4 |
|
| 3+1 /4 |
|
|
|
|
| 1 | 學位 課程 | ||
42105 2003 |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 | 72 | 24 |
| 4.5 | 3+1.5 /4.5 |
|
|
|
|
|
|
| 1 |
| ||
42105 2004 | 數據結構 | 64 | 16 |
| 4 |
| 3+1 /4 |
|
|
|
|
|
| 2 | 學位課程 | ||
42105 2005 | 經濟學原理 | 64 |
|
| 4 |
|
| 4/4 |
|
|
|
|
| 3 |
| ||
42105 2006 | 管理學原理 | 48 |
|
| 3 |
| 3/3 |
|
|
|
|
|
| 2 | 學位課程 | ||
42105 2007 | 計算機網絡 | 64 | 16 |
| 4 |
|
|
| 3+1 /4 |
|
|
|
| 4 | 學位課程 | ||
42105 2008 |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 72 | 24 |
| 4.5 |
|
| 3+1.5 /4.5 |
|
|
|
|
| 3 |
| ||
專業基礎課程小計 | 608 | 112 |
| 38 | 9.5+2.5 /12 | 8.5+1 /9.5 | 10+2.5 /12.5 | 3+1 /4 |
|
|
|
|
|
| |||
必修 | 42105 3001 | 管理信息系統 | 64 |
|
| 4 |
|
| 4/4 |
|
|
|
|
| 5 | 學位課程 | |
42105 3002 | 信息資源管理 | 48 |
|
| 3 |
|
|
|
| 3/3 |
|
|
| 5 |
| ||
42105 3003 | 信息組織與檢索 | 64 | 16 |
| 4 |
|
|
| 3+1 /4 |
|
|
|
| 5 | 學位課程 | ||
42105 3004 | 應用統計學 | 64 |
|
| 4 |
|
|
| 4/4 |
|
|
|
| 4 |
| ||
42105 3005 | 會計學原理 | 64 |
|
| 4 |
|
|
|
| 4/4 |
|
|
| 4 |
| ||
42105 3006 | 運籌學 | 64 |
|
| 4 |
|
| 4/4 |
|
|
|
|
| 3 |
| ||
42105 3007 | 操作系統 | 64 | 16 |
| 4 |
|
|
| 3+1 /4 |
|
|
|
| 4 |
| ||
42105 3008 | 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 64 | 16 |
| 4 |
|
|
| 3+1 /4 |
|
|
|
| 4 | 學位課程 | ||
公共 選修 | 42105 3009 | 信息系統安全 | 48 |
|
| 3 |
|
|
|
| 3/3 |
|
|
| 5 | 三 選 一 | |
42105 3010 | 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 | 48 |
|
| 3 |
|
|
|
| 3/3 |
|
|
| 5 | |||
42105 3012 | 生産與運作管理 | 48 | 16 |
| 3 |
|
|
|
| 2+1/3 |
|
|
| 5 | |||
42105 3013 | 電子商務概論 | 32 |
|
| 2 |
|
|
|
| 2/2 |
|
|
| 5 | 必選 | ||
42105 3011 | ERP原理及應用 | 64 | 16 |
| 4 |
|
|
| 3+1/4 |
|
|
|
| 4 | 二 選 一 | ||
42105 3014 | 财務管理 | 64 | 16 |
| 4 |
|
|
|
|
| 3+1 /4 |
|
| 6 | |||
1 企業信息化模塊 | |||||||||||||||||
| 42105 3015 | 市場營銷學 | 48 | 16 |
| 3 |
|
|
|
| 2+1/3 |
|
|
| 5 | 六選二 | |
| 42105 3016 | SPSS與統計分析 | 48 | 16 |
| 3 |
|
|
|
| 2+1/3 |
|
|
| 5 | ||
選修 | 42105 3017 | 信息經濟學 | 48 |
|
| 3 |
|
|
|
|
| 3/3 |
|
| 6 | ||
42105 3018 | 組織戰略與行為學 | 48 |
|
| 3 |
|
|
|
|
| 3/3 |
|
| 6 | |||
42105 3019 | 企業流程改造原理與實務 | 48 |
|
| 3 |
|
|
|
|
| 3/3 |
|
| 6 | |||
42105 3020 | 人力資源管理 | 48 |
|
| 3 |
|
|
|
|
| 3/3 |
|
| 5 | |||
42105 3021 | 信息系統運行與維護 | 32 |
|
| 2 |
|
|
|
|
| 2/2 |
|
| 6 | 五選一 | ||
42105 3022 | 決策支持系統 | 32 |
|
| 2 |
|
|
|
|
| 2/2 |
|
| 6 | |||
42105 3023 | 客戶關系管理 | 32 |
|
| 2 |
|
|
|
|
| 2/2 |
|
| 6 | |||
42105 3024 | 信息法 | 32 |
|
| 2 |
|
|
|
|
| 2/2 |
|
| 6 | |||
42105 3025 | 網絡營銷與策劃 | 32 |
|
| 2 |
|
|
|
|
| 2/2 |
|
| 6 | |||
42105 3026 | 團隊激勵和溝通實踐 | 32 |
|
| 2 |
|
|
|
|
| 2/2 |
|
| 6 | |||
2 信息系統開發模塊 |
| ||||||||||||||||
選修 | 42105 3027 | 實用軟件工程 | 48 |
|
| 3 |
|
|
|
| 3/3 |
|
|
| 5 | 六選二 | |
42105 3028 | Web技術與應用 | 48 | 16 |
| 2 |
|
|
|
|
| 2+1/3 |
|
| 6 | |||
42105 3029 | IT項目管理 | 48 |
|
| 2 |
|
|
|
| 3/3 |
|
|
| 5 | |||
42105 3030 | .NET程序設計 | 48 | 16 |
| 3 |
|
|
|
| 2+1/3 |
|
|
| 5 | |||
42105 3031 | 計算機組成原理 | 48 |
|
| 3 |
|
|
|
|
| 3/3 |
|
| 6 | |||
42105 3032 | J2EE | 48 | 16 |
| 3 |
|
|
|
|
| 2+1/3 |
|
| 6 | |||
42105 3033 | 網站規劃與網頁設計 | 32 |
|
| 2 |
|
|
|
|
| 2/2 |
|
| 6 | 五選一 | ||
42105 3034 | UML軟件建模 | 32 |
|
| 2 |
|
|
|
|
| 2/2 |
|
| 6 | |||
42105 3035 | XML技術與應用 | 32 |
|
| 2 |
|
|
|
|
| 2/2 |
|
| 6 | |||
42105 3036 | 軟件測試技術 | 32 |
|
| 2 |
|
|
|
|
| 2/2 |
|
| 6 | |||
專業方向課程小計 | 896 | 96 |
| 56 |
|
| 8/8 | 13+3 /16 | 16+2 /18 | 13+1 /14 |
|
|
| ||||
| 40000 4002 | 專業實習 | 16周 |
|
| 8 |
|
|
|
|
|
| 16周 |
|
| 自主安排 | |
40000 4004 | 畢業論文與設計 | 6 周 |
|
| 6 |
|
|
|
|
|
|
| 6周 |
|
| ||
實踐環節小計 | 30周 |
|
| 14 |
|
|
|
|
|
|
|
|
|
| |||
總計 | 155學分 | ||||||||||||||||
說明:講座及課外學時不計入總學時。 |
各類課程學時學分構成表 | |||||||||||
課程類别 | 各學期周學時及學分 | 學時學分總數 | 總學分 | 155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占應得總學分比例% |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
通識教育課程 | 10+1/11 | 8+1/9 | 9+1/10 | 8+1/9 | 2/2 | 4/4 | 0/0 | 0/0 | 728+2周/47 | 30.32% | |
專業基礎課程 | 9.5+2.5 /12 | 8.5+1 /9.5 | 10+2.5 /12.5 | 3+1/4 | 0/0 | 0/0 | 0/0 | 0/0 | 608/38 | 24.52% | |
專業方向課程 | 0/0 | 0/0 | 8/8 | 13+3 /16 | 16+2 /18 | 13+1 /14 | 0/0 | 0/0 | 896/56 | 36.13% | |
實踐環節 |
|
|
|
|
|
| 8/8 | 6/6 | 22周/14 | 9.03% | |
學分合計 | 19.5+ 3.5/23 | 16.5+ 2/18.5 | 27+ 3.5/30.5 | 24+5 /29 | 18+2 /20 | 17+1 /18 | 8/8 | 6/6 | 2232+24周/155 | 100% | |
總學時學分 | 2232+24周/155 | 課堂教學周數 | 96 | 平均周學時數 | 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