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鐘揚的“奇思妙想”

發布者:jsj發布時間:2018-03-29浏覽次數:167

鐘揚的“奇思妙想”

【播種未來·鐘揚的小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顔維琦

  “奇思妙想”,提起鐘揚的科學研究,很多人用了這個詞。他的視野極其廣闊,從未在乎過學科之間的邊界,他能敏銳地洞察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對新生事物永遠充滿熱情,因而,時有奇思妙想和神來之筆。

  比如,在上海種紅樹林。随着全球氣候變暖,許多植物也會随着溫度的上升而出現北移,他随即想到,生長在南方的紅樹是不是也可以在上海生長。上海的海岸線是很脆弱的,需要紅樹。于是他馬上開始投入嘗試。

  “他能把兩件事情連在一起,這個想法真是絕了。”複旦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說。在此之前,紅樹存活的最北城市是溫州,要讓紅樹生長在上海,想都沒人敢想。

  從2005年開始,鐘揚和團隊就在臨港的一塊鹽堿灘塗地上試種紅樹。第一年的冬天特别冷,種下的紅樹幾乎“全軍覆沒”。第二年、第三年,奇迹發生了,不僅新種的紅樹全部存活,那些貌似死去的紅樹竟也複活了。

  鐘揚發現,小紅樹為了生長,開始不斷适應周圍的環境,最後終于成功“入鄉随俗”。他挽着褲腿,在已經長得比他還高的紅樹林裡察看,開心極了:“這是一個很好的寓意,人和樹都要堅持下去。”

  他說:“我的願望是,50年甚至100年以後,上海的海灘也能長滿繁盛的紅樹,人們提起上海的時候,會毫不吝啬地稱其為‘美麗的海濱城市’。雖然我不一定能看到這一幕,但上海的紅樹林将造福子子孫孫,成為巨大的寶藏。這是我們獻給未來上海的禮物。”

  他還有很多别人眼裡的“異想天開”之舉。他敢于築夢,勤于追夢,善于圓夢。他的“奇思妙想”總是和這片土地與人民緊密相連。在墨脫種咖啡,尋找和篩選高原優質酸奶菌種……他不怕失敗,想到了就馬上去做,他的眼裡隻有目标,沒有結果。一旦确立目标,他就咬定青山不放松。

  他也如此引導和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尋找最有興趣的研究方向與課題。在他眼裡,“創新”是青年成才的一大重要品質。他風趣地說,做科研要有“新四不像”精神——像狗一樣靈敏的嗅覺,把握前沿;像兔子一樣的迅速,立即行動;像豬一樣放松的心态,不怕失敗;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像牛一樣的勤勞,堅持不懈。

  《光明日報》(2018年03月28日08版)

    原文鍊接http://news.gmw.cn/2018-03/28/content_28129626.htm